最近一个时期,全国多个地区发生特大重大安全事故或自然灾害,特别是天津“8·12”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再一次为档案安全敲响了警钟。档案安全,重于泰山,而确保档案绝对安全又绝非毕其功于一役之事。
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确保档案绝对安全呢?
绷紧“一根弦”。必须要有强烈的档案安全意识,达到自觉状态,让“安全”的概念永驻脑中、放在心中、做于事中,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要时时想着安全、处处牵连安全,安全的话再多别嫌多,安全的事再细别嫌细。要把档案安全当做“底线”——过线就是违背法则;把档案安全当做“红线”——逾越就是闯了红灯;把档案安全当做“高压线”——触碰就是非死即伤。反过来,如果没有档案安全意识,势必工作大意,行为随意,对档案安全是“想起来,一阵子;干起来,一锤子”。这样做的结果,不言而喻。
牢记“肩上责”。常言说,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针对档案安全,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明白自己的岗位在哪里、担子有多重、职责是什么。确保档案绝对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协调、上下联动,“领导”有领导的职责,“战士”有战士的岗位,务必要各尽其职,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务必要各负其责,一级带一级,人人负责。要做到心中有责,切记肩上之责,这个“责”说白了就是把属于自己的活干彻底、干到位、干漂亮,自己的“孩子”你不养谁养?自己的“菜地”你不锄谁锄?须知,一旦出了问题,“板子”是要打到具体人身上的。
方圆“有规矩”。都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确保档案绝对安全必须有“规矩”当保证才能实现。这个“规矩”就是关于档案安全的各种制度机制,比如《保密制度》《查阅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等,没有完备规范的制度,就不可能“有法可依”,更别说“有法必依”。可是,如果只把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止于嘴上,坐而论道、纸上谈兵,而不去执行、不抓落实,“执法必严”将是一句空话,“违法必究”更无从谈起。事实上,抓好制度落实,本身就是一种责任。
凡事“预则立”。“预则立,不预则废。”古人早就知道这个道理。要确保档案的绝对安全,就必须要在这个“预”字上做文章、下功夫。那究竟这个“预”字是指什么呢?很多人以为是指要建立完善档案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应对各种问题的发生。不错,建立事故应急预案很重要,也很必要,但笔者以为,更重要的是指对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预想、预知、预判,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立足防患未然,立足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而后才是建立事故应急预案。大家想一想,不发生事故和发生事故后处理得当,哪个更好、更重要呢?
务必“抓经常”。确保档案绝对安全,这是一件“经常性”工作,必须做到全部纳入、全员参与、全程跟进,任何一劳永逸的幼稚想法都是要不得的。“经常性”工作最关键的就是要“经常抓,抓经常”,千万别小看这六个字,其内涵非常丰富。这里的两个“经常”意义不同,前者是指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地做好本职工作;后者是指要高度重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本职工作关联的琐碎之事。事实上,档案安全工作就是这样,比如,库房温湿度检查登记,事情非常琐碎,而且天天必做,如果做不到“经常抓,抓经常”,发生事故是早晚的事。
档案安全无小事,切莫“纸上谈兵”,走形式,务必要“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真正做到凡是有利于档案安全的,“就坚决干、加油干、一刻不停歇地干”;凡是不利于档案安全的,“就坚决改、彻底改、一刻不耽误地改”。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5年9月28日 总第2818期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