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080910T)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数据科学的基础理论,熟练掌握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与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大数据分析、处理、挖掘、可视化、大数据系统集成、管理维护等能力,能在科研、教育、企事业、行政管理等方面从事相关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大数据专门技术人才。
该专业预期学生在毕业5年左右达到如下目标:
1、具有一定的人文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运用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与应用等技术,从事数据科学及大数据技术集成和综合设计工作;
3、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跟踪数据科学领域新技术发展,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4、具备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及交流能力,能从事本专业相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5、在设计具体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能够考虑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二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数据科学及大数据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数据科学及大数据技术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或组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数据科学及大数据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数据科学及大数据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数据科学及大数据技术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数据科学及大数据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核心课程
Python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机器学习、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技术、大数据存储与管理、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大数据开发技术、数据可视化原理及应用等。
五、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以四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修业时间4-6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六、课程结构比例)
数据科学及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结构比例表
课程平台 |
课程要求 |
学时数 |
占总学时比例 |
学分数 |
占总学分比例 |
人文社科课程平台 |
必修 |
368 |
16.55% |
22 |
12.72% |
选修 |
32 |
1.44% |
2 |
1.16% |
|
公共基础课程平台 |
必修 |
608 |
27.34% |
34 |
19.65% |
科学素养课程平台 |
选修 |
64 |
2.88% |
4 |
2.31% |
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
必修 |
560 |
25.18% |
35 |
20.23% |
选修 |
64 |
2.88% |
4 |
2.31% |
|
专业教育课程平台 |
必修 |
352 |
15.83% |
22 |
12.72% |
选修 |
112 |
5.04% |
7 |
4.05% |
|
自主发展课程平台 |
选修 |
64 |
2.88% |
4 |
2.31% |
集中实践教学平台 |
必修 |
35W |
35 |
20.23% |
|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
必修 |
0 |
0.00% |
||
选修 |
4 |
2.31% |
|||
必修课小计 |
1888 |
84.89% |
148 |
85.55% |
|
选修课小计 |
336 |
15.11% |
25 |
14.45% |
|
总计 |
2224 |
100.00% |
173 |
100.00% |
七、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本专业须修满培养计划中规定课程173学分,其中必修理论课148学分,选修理论课2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5学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4学分,且符合相关要求方准予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