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环保型制冷技术与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批准单位:河南省科技厅
批准时间:2020年12月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
河南省环保型制冷技术与系统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一支以教授、博士、硕士为主体的专兼职技术开发、理论模拟与工程化团队。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29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7名,团队骨干成员知识层次高,教师队伍中博士学位获得者达75%以上。其中教师中有全国模范教师1名、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省高校骨干教师2名、郑州市领军人才1名。专业结构合理,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制冷与低温设备节能相关方面;团队吸纳的工程人员对制冷与低温设备成果推广工作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团队成员平均年龄35岁,年龄结构合理,团队带头人及成员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开发与成果转化工作。
近五年,科研团队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企业合作研发课题3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15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学术论文40余篇,取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50余项,获得各类奖励20余项,参与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制定2项,培养研究生60余人,其中3人获得河南省优秀硕士论文。获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1人,郑州市优秀人才1人。“制冷与低温设备节能技术”河南省创新团队被评为河南省首届优秀创新团队。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共有科研及办公用房面积约2000平方米,中试基地面积1000平方米。拥有5万元以上大型实验仪器设备100余台套,设备总值1500余万元。拥有5P焓差实验室、5P换热器综合测实验室、压缩机综合测实验室、冷冻冷藏设备测试实验室、热泵热水测试实验平台、CO2制冷性能测试实验室台、太阳能热利用实验室、热泵干燥实验平室、复合相变蓄能材料的热性能测试实验室、板外降膜流动实验平台、高压低温相变蓄冷材料传热传质特性可视化实验平台等一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
主要研究方向: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高能效比的制冷工质、设备与系统优化研究与应用;多目标多过程强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新型相变储能技术及系统开发;能源的梯级利用及高效转化、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四个领域进行科研开发,将团队建设成为本领域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先进技术开发、关键设备研制、先进技术推广以及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中心。本团队将建设成为能源高效转化技术研发的主体、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培养和造就能源高效转化科技人才的摇篮,打造制冷与低温制造优势企业的产业化平台。最终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成为制冷与低温制造的先进研发与工程化平台、评估与信息服务中心、技术集散地及扩展源。
代表性成果和项目:
代表性成果 |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等名称) |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
成果 时间 |
署名 情况 |
高效节能蒸发冷却装备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21 |
1 |
|
功能性表面活性剂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2019 |
3 |
|
具有快速识别功能的杂环类超分子凝胶及其单体的批量制备 |
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2019 |
4 |
|
代表性著作 |
热泵干燥技术与装备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20-9 |
3 |
能源与动力工程理论与实践综合研究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2020-7 |
1 |
|
热能与动力工程基础研究 |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9-11 |
4 |
|
热工与流体力学基础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20-4 |
1 |
|
制冷技术原理及应用基础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20-4 |
1 |
|
新能源电池及节能材料研究 |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8-6 |
2 |
|
代表性科研项目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起止 时间 |
项目经费(万元) |
基于多场协同理论及声发射信号识别的气阀动力学行为失效机制研究(52006201) |
国家级 |
2021.01-2023.12 |
24 |
|
基于多场协同调控的喷雾冷却传热均匀性强化机理研究(52006202) |
国家级 |
2021.01-2023.12 |
24 |
|
有机工质管内相分布调控强化沸腾传热机理研究(51906231) |
国家级 |
2020.01-2022.12 |
20 |
|
SEBS/石蜡聚合物基定型相变材料自修复过程热质传递特性研究(51906230) |
国家级 |
2020.01-2022.12 |
25 |
|
锂离子电池新型纳米硅基复合多孔负极构效关系及界面特性研究(51906229) |
国家级 |
2020.01-2022.12 |
25 |
|
热障涂层界面裂纹跨尺度扩展机理研究(51705474) |
国家级 |
2018.01-2020.12 |
24 |
|
基于k分布的灰气体加权和模型研究(51706209) |
国家级 |
2018.01-2020.12 |
20 |
|
离子液体-水工质对太阳能吸收制冷两相流动热质传输特性研究(51606174) |
国家级 |
2017.01-2019.12 |
20 |
|
天然气水合物降压注热联合作用分解过程传热机制研究(51606173) |
国家级 |
2017.01-2019.12 |
20 |
|
碳还原光生物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中多能质传输及转化特性(51606172) |
国家级 |
2017.01-2019.12 |
21 |
|
致密油储层纳微米孔隙介质非线性渗流机理研究(51604245) |
国家级 |
2017.01-2019.12 |
21 |
|
基于多场协同理论及声发射信号识别的气阀动力学行为失效机制研究(52006201) |
国家级 |
2021.01-2023.12 |
24 |
|
基于多场协同调控的喷雾冷却传热均匀性强化机理研究(52006202) |
国家级 |
2021.01-2023.12 |
24 |
联系方式:金听祥,037186608938,txj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