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080501)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质,具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等多学科综合知识,能够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技术,解决能源高效转换与利用复杂工程问题,可在制冷、低温、储能、节能减排、冷链物流等能源动力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性能优化和运行管理等工作,能够适应国家能源动力行业发展的需求,具有国际化视野、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生毕业5年左右可达到的具体目标如下:
1.具备良好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勤奋务实,恪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
2.能够综合运用相关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使用现代工具,独立分析、解决能源与动力及相关领域的能源高效转换与利用的核心问题,同时考虑经济、法律、安全、社会及环境等因素,具备工程创新能力;
3.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以独立或合作方式,与国内外同行、客户和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同工作,在团队中胜任技术骨干或组织、协调、领导角色;
4.具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社会需求,为行业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用于解决能源高效转换与利用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通过文献研究对能源高效转换与利用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述和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能源动力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能源系统、子系统、部件及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同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能源高效转换与利用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能源高效转换与利用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能源高效转换与利用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能源动力领域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能源高效转换与利用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能源高效转换与利用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能源、机械、控制等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四、核心课程
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制冷原理与设备、制冷压缩机、制冷空调电气控制、制冷工程设计与管理、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空气调节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六、课程结构比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结构比例表
课程要求 |
学时数 |
占总学时比例 |
学分数 |
占总学分比例 |
|
人文社科课程平台 |
必修 |
384 |
17.14% |
23 |
12.92% |
选修 |
32 |
1.43% |
2 |
1.12% |
|
公共基础课程平台 |
必修 |
576 |
25.71% |
35 |
19.66% |
科学素养课程平台 |
选修 |
64 |
2.86% |
4 |
2.25% |
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
必修 |
616 |
27.50% |
38.5 |
21.63% |
选修 |
64 |
2.86% |
4 |
2.25% |
|
专业教育课程平台 |
必修 |
328 |
14.64% |
20.5 |
11.52% |
选修 |
112 |
5.00% |
7 |
3.93% |
|
自主发展课程平台 |
选修 |
64 |
2.86% |
4 |
2.25% |
集中实践教学平台 |
必修 |
36 |
20.22% |
||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
选修 |
4 |
2.25% |
||
必修课小计 |
1904 |
85.00% |
157 |
88.20% |
|
选修课小计 |
336 |
15.00% |
21 |
11.80% |
|
总计 |
2240 |
100.00% |
178 |
100% |
七、毕业最低学分要求
本专业须修满培养计划中规定课程178学分,其中必修理论课117学分,选修理论课21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6学分,创新创业实践平台4学分,且符合相关要求方准予毕业。
八、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系矩阵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 |
|||
目标1 |
目标2 |
目标3 |
目标4 |
|
毕业要求1 |
√ |
|||
毕业要求2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毕业要求5 |
√ |
|||
毕业要求6 |
√ |
|||
毕业要求7 |
√ |
|||
毕业要求8 |
√ |
|||
毕业要求9 |
√ |
|||
毕业要求10 |
√ |
|||
毕业要求11 |
√ |
|||
毕业要求12 |
√ |
九、专业培养方案进程表(见附表)
十、课程与毕业要求关系矩阵(见附表)
教学院长:张永海专业负责人:张雪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