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物理实验B课程安排(科学校区)
一、分组情况:
每班按学号分成6个小组,1-10号为(1)组,11-20号为(2)组,21-30号为(3)组,31-40号为(4)组,41-50号为(5)组,51-60号为(6)组。其中同一时间上课的I、II两个班的第(6)组合并为I(6)。(和上学期一致)
分组﹨时间 |
星期二上午 9:50—12:05 |
星期二下午 14:10--16:25 |
星期二晚上 18:20--20:35 |
Ⅰ |
计算机09-01 |
电子信息09-01 |
网络工程09-01 |
Ⅱ |
计算机09-02 |
通信工程09-01 |
信息工程09-01 |
二、实验题目编号和实验室房间号。
实验1(106)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 实验2(106)液体粘滞系数的测量
实验3(308)密立根油滴实验 实验4(308)弗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5(405)迈克尔孙干涉仪测薄片厚度 实验6(409)电子和场综合实验
实验7(107)衍射光栅实验 实验8(310)光电效应实验
实验9(310)硅光电池特性的研究 实验10(408)交流电路特性研究
实验11(408)空气、液体及固体介质的声速测量 实验12(107)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
三、上课时间:
从第9周起各班按上课时间及下表循环方式到指定实验室上实验课,共做9个实验。若有变动,另行通知。
实 验 |
1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第 9 周 |
Ⅱ(5) |
Ⅰ(1) |
Ⅰ(2) |
Ⅰ(3) |
Ⅰ(4) |
Ⅰ(5) |
Ⅰ(6) |
Ⅱ(1) |
Ⅱ(2) |
Ⅱ(3) |
Ⅱ(4) |
|
第10周 |
Ⅱ(5) |
Ⅰ(1) |
Ⅰ(2) |
Ⅰ(3) |
Ⅰ(4) |
Ⅰ(5) |
Ⅰ(6) |
Ⅱ(1) |
Ⅱ(2) |
Ⅱ(3) |
Ⅱ(4) |
|
第11周 |
Ⅱ(4) |
Ⅱ(5) |
Ⅰ(1) |
Ⅰ(2) |
Ⅰ(3) |
Ⅰ(4) |
Ⅰ(5) |
Ⅰ(6) |
Ⅱ(1) |
Ⅱ(2) |
Ⅱ(3) |
|
第12周 |
Ⅱ(3) |
Ⅱ(4) |
Ⅱ(5) |
Ⅰ(1) |
Ⅰ(2) |
Ⅰ(3) |
Ⅰ(4) |
Ⅰ(5) |
Ⅰ(6) |
Ⅱ(1) |
Ⅱ(2) |
|
第13周 |
Ⅱ(2) |
Ⅱ(3) |
Ⅱ(4) |
Ⅱ(5) |
Ⅰ(1) |
Ⅰ(2) |
Ⅰ(3) |
Ⅰ(4) |
Ⅰ(5) |
Ⅰ(6) |
Ⅱ(1) |
|
第14周 |
Ⅱ(1) |
Ⅱ(2) |
Ⅱ(3) |
Ⅱ(4) |
Ⅱ(5) |
Ⅰ(1) |
Ⅰ(2) |
Ⅰ(3) |
Ⅰ(4) |
Ⅰ(5) |
Ⅰ(6) |
|
第15周 |
Ⅰ(6) |
Ⅱ(1) |
Ⅱ(2) |
Ⅱ(3) |
Ⅱ(4) |
Ⅱ(5) |
Ⅰ(1) |
Ⅰ(2) |
Ⅰ(3) |
Ⅰ(4) |
Ⅰ(5) |
|
第16周 |
Ⅰ(5) |
Ⅰ(6) |
Ⅱ(1) |
Ⅱ(2) |
Ⅱ(3) |
Ⅱ(4) |
Ⅱ(5) |
Ⅰ(1) |
Ⅰ(2) |
Ⅰ(3) |
Ⅰ(4) |
|
第17周 |
Ⅰ(3) |
Ⅰ(4) |
Ⅰ(5) |
Ⅰ(6) |
Ⅱ(1) |
Ⅱ(2) |
Ⅱ(3) |
Ⅱ(4) |
Ⅱ(5) |
Ⅰ(1) |
Ⅰ(2) |
四、注意事项:
1、上课前必须做好预习,写好预习报告,(含预习思考题)。并列好原始数据表格,原始数据不能用铅笔书写,必须有任课教师签字。
2、因公所缺课程不补,按课表跳过所缺实验(严格按课表上课);因个人请假所缺课程及时找老师补上,因迟到、旷课等所缺实验一概不补,缺实验按零分计。
3、本地实习期间,晚上的实验课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