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郑州晚报》、《东方家庭报》长篇报道我院外教�D�D荣获国家友谊奖的语言专家马珍妮的事迹

时间:2002-10-11浏览:3设置



今天《东方家庭报》在头版、《郑州晚报》A11版长篇报道我院外教�D�D荣获国家友谊奖的语言专家马珍妮的事迹。《郑州晚报》报道全文如下:

六年资助孤儿37人--在郑州任教的洋教师马珍妮女士捧回“国家友谊奖”

10月10日,刚刚载誉归来的马珍妮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她北京之行的珍贵照片。9月29上午10时,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灯火辉煌,郑州轻工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美国英语语言专家马珍妮女士从国家人事部部长张学忠手中接过金光灿灿的国家友谊奖章和奖牌,脸上洋溢着难以形容的喜悦。

马珍妮是教育学硕士,在美国从事教育工作25年。1985年,马珍妮来中国旅游时,得知中国有个希望工程,用于救助贫困孩子,一直希望能够有机会帮助这些穷孩子上学;1994年,郑州轻工业学院打算设立外语系,得知美国教师马珍妮有到中国工作的意愿后,千方百计邀请马珍妮到郑州任教。马珍妮当时在美国一年的收入是4万多美元,而来河南就意味着要提前退休,连退休金也要大打折扣。来轻工业学院任教的事儿女、丈夫也不支持。郑州的工作人员一次次地打电话联系马珍妮,表达河南人真诚的希望,最后,家人被河南人的热情打动,依依不舍地送她出国。

马珍妮是轻工业学院历史上第一位外籍教师,在她的心底,来中国还有一个重要使命:那就是要救助贫困失学的儿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新密有一些孩儿,“当我见到第一个弧儿春梅的时候,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救助他们这样的孩子!”回忆起自己的这个选择,马珍妮的脸上流露出母性的温柔。

1996年,因为资金不足,马珍妮先是为自己救助的7个孩子租了房子,还请了专职保姆照顾他们。而后,马珍妮四处奔走,回国在朋友中寻求资助,终于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慈善之家”――新密市中美服务合作社孤儿院。截至目前,她已经相继投资14万美金,资助抚养孤儿37人,目前她还准备到新密农村考察孤儿情况,继续资助新的孩儿。如今,当年她资助的一些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最大的孩子已经满20岁,现在正在一所医院实习牙医;还有的孩子参军了,还常给我写信,春梅已经上高二了,获奖证书一大摞,还被评为郑州市级三好学生,很有演讲才赋”。谈起这些孩子,马女士永远不知疲惫。马珍妮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爱这里的人们!”

图说轻工大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