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河南日报》报道我院人才培养成就

时间:2002-06-07浏览:14设置



今天《河南日报》以《这里的毕业生为何“热销”――郑州轻工业学院围绕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调查》为题报道我院通过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事迹。今天《大河报》也报道了我院宽带网开通的消息。《河南日报》全文如下:

这里的毕业生为何“热销”――郑州轻工业学院围绕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调查

本报记者 王 晖 李黎祥 本报通讯员 范 葆

  眼下,正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忙于寻找用人单位的时候,然而郑州轻工业学院的毕业生却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中精力设计、写作毕业论文。原来,这里的绝大多数毕业生早在去年年底已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协议。在一些热门专业如食品与生物工程、家用电器、工业自动化等,甚至出现一部分大三学生被一些大型企业提前预定的现象。

  是什么原因使得郑州轻院的学生在分配中如此“吃香”?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张亚伟说:“这是我们围绕市场需求,大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结果。”

  围绕市场需求,是郑州轻院培养人才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他们把原有的优势专业,调整改造成与市场更加贴近的电子信息、食品与生物工程、机电控制、工业艺术设计等五大学科;把由原来的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主改为以学生为主,大力倡导并践行开放型学习、创造型学习和思辨型学习。经过对教学实践的不断总结,他们逐步把人才培养定位在“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强能力、高素质”这个层面上。

  依据这一定位,学院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大胆尝试。大三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就是其中成效最为显著的一项改革。学院规定:科研项目要以创新主导科研,以市场定位科研,以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检验科研,实现学术研究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这就把原来由老师出题目、学生做文章、学校来评判改为企业出题目、老师指导学生做文章、市场来评判。学生的课堂随之由教室、实验室伸向了市场、伸向了市场中某个领域的前沿。

  学生参加这样的科研不仅提高了动手动脑、综合运用基本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从市场需求中看到了知识的价值,进而激发起了学习基本知识、创新科技成果的强烈愿望。在轻院,常常可以看到学生们为一个问题彻夜难眠,为了某项创意废寝忘食。在去年的全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中,轻院1800多名学生参加,平均通过率为93.1%,以超过全省平均通过率35个百分点的优异成绩,居全省高校第一。

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学院尽一切可能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由学校组织的学生工业艺术设计协会、家电协会等学生社团,成为学生锻炼自己才能的一个个载体。机械绘图、教学建模、计算机技能等各种竞赛和时装表演、英语演讲、辩论赛等活动,均由学生来组织,所有角色全由学生承担。

  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学院还把教育的视野放到了全社会。为此,他们在河南博物院建立了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在林州红旗渠、兰考焦裕禄纪念馆建立了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以增强学生的文化道德素质;坚持不辍的暑期社会实践,让学生全面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举办国内外知名专家的各种学术讲座,使学生了解到的不仅仅是学术动态和科学前沿,更多的是领略著名专家严谨的治学态度,感受他们巨大的人格魅力。

  而今,从轻院走出的一批批高素质创新人才,以其突出的才华和创造,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尽情展现。②13

图说轻工大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