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简介
18新利直播 电气工程学科始建于1979年,原中国轻工总会重点学科,是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电气装备智能制造”主干学科,河南省第八、第九批一级重点学科。学科成员77名,其中高级职称占比73%、博士占比88%,已形成了以双聘院士为学术顾问,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为领军人物,职称、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拥有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等6个教学科研团队,拥有河南省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智能微电网国际联合实验室、中国轻工业电力电子与电能变换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电气试验与故障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个省部级平台。历经40年积淀,形成了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新能源并网等四个稳定的学科方向。
二、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学术道德,诚信公正,有社会责任感。
2.身心健康,具有强健的身体素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既能正确处理国家、单位、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也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3.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科技发展动向及前沿,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好的数学、控制理论、信息处理以及计算机技术基础,能够解决电气工程领域基础理论或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撰写科技论文,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简介
1.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主要研究电网络、生物电磁、纳米电子、电磁测量技术等。具体研究内容包括:非线性忆阻混沌电路及控制、生化电路、纳米材料传感器、生物电磁理论、生物电磁材料合成及传感应用、磁电传感换能器等。
2.电机与电器
主要研究机电动力系统及其控制、电机设计、电机控制、智能化电器等。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多场耦合机电动力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永磁和高速电机高效轻量化设计、电机及驱动系统控制、电气设备能耗分析与节能管理等。
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主要研究电力系统运行与分析、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等。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电力系统分析与稳定控制、超/特高压直流输电、柔性直流电网、新能源交直流混联电网稳定性分析控制、电力系统优化调度与规划设计、综合能源系统建模与优化、新能源并网电力电子变流器建模与控制、先进电力储能技术等。
4.电力电子与新能源并网
主要研究电力电子变流器、新能源电力系统、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等。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其控制、电力电子装置/系统仿真与设计、电力电子可靠性技术、电能质量及控制、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人工智能与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等。
四、培养年限与学分
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制年限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学分: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低于18学分。
五、课程设置,必修环节及学时、学分分配
课程设置、必修环节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别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开课单位 |
备注 |
学位课 |
99101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2 |
马院 |
公共必修 |
991014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6 |
1 |
1 |
马院 |
公共必修 |
|
991018 |
英语精读 |
32 |
2 |
1 |
外语学院 |
公共必修 |
|
991019 |
英语听说 |
32 |
2 |
2 |
外语学院 |
公共必修 |
|
991007 |
数值分析 |
64 |
4 |
1 |
数学学院 |
专业必修 |
|
991008 |
矩阵论 |
32 |
2 |
1 |
数学学院 |
专业必修 |
|
991009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32 |
2 |
1 |
数学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053 |
运筹学 |
32 |
2 |
1 |
数学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104 |
数学物理方法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004041 |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105 |
现代控制理论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106 |
高等电路与网络分析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107 |
高等电磁场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108 |
电磁干扰防护与电磁兼容设计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008 |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109 |
电力电子与电机系统集成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110 |
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111 |
电力能源互联网技术 |
16 |
1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非学位课 |
991016 |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
16 |
1 |
2 |
研工部(处) |
公共必修 |
011112 |
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道德规范 |
16 |
1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必修 |
|
011113 |
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068 |
特种电机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004 |
电气设备故障诊断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114 |
现代电机控制技术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115 |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116 |
新能源发电变流技术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056 |
新能源并网发电技术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117 |
电力电子系统可靠性技术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123 |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119 |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120 |
电力设备多物理场耦合数值分析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121 |
电力市场概论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122 |
永磁电机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142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系统的预测控制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017 |
电机调速与控制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124 |
现代电机控制技术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012 |
现代传感技术与系统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052 |
智能检测系统与数据融合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011125 |
现场总线及分布式控制系统 |
32 |
2 |
2 |
电气学院 |
专业选修 |
|
必修环节 |
991091 |
开题报告 |
1 |
必修环节合计8分 |
|||
991097 |
中期考核 |
1 |
|||||
991095 |
创新创业实践 |
2 |
|||||
991093 |
学术活动 |
1 |
|||||
991092 |
发表论文 |
2 |
|||||
991094 |
社会实践 |
1 |
六、学位论文
1.选题要求
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该从学科特点出发,选择在本学科领域有重要学术价值,对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题目进行研究。
2.规范性要求
本学科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应符合国家相关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硕士学位论文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语言流畅;原理阐述正确;实验方法合理,实验数据可信;引文合理,文献出处准确;公式、符号、单位和图标等均符合有关规范。
3.质量要求
对本研究方向上的关键技术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能建立起较完善的物理模型或经验模型;采用新技术建立起一个先进可行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应具有创新性,或具有部分创新性,或具有新意;
4.能设计搭建实验平台,并完成重要实验验证。
此外,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筛选、预答辩、答辩、学位申请等培养环节按照学校有关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参加编写人员
王延峰、王慰、姜利英、方洁、王永华、王新杰、邱洪波、申永鹏、吴青娥、金楠、罗国富、曹玲芝、和萍、崔光照、杨存祥、冯建勤、冯巧玲、张文忠、江豪、吴振军、邓玮、丁国强、张志艳、郑新华、武洁、孔汉、李从善、杨小亮、窦智峰、王明杰、张新萍(许继集团)、杨宏钊(河南森源电气公司)、董生怀(郑州万特电气有限公司)、杨红卫(龙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唐耀华(华润电力润电能源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张永斌(河南省电力公司)、刘发展(郑州市电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