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获批河南省教育厅2020年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本团队依托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围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协同发展等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凝练出“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和构建思政课课程体系范式——以形势与政策课为例两个研究方向。首席专家俞海洛教授为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思想教育研究、区域经济和社会治理研究。近年来,主持并已结项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项目“‘形势与政策’课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研究”、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创新建设研究”,还主持完成其他省部级课题多项。在中南大学学报、郑州大学学报、河南社会科学、中国高等教育等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编著19部,成果多次获得省、市(校)科研奖励。《形势与政策教育与教学方法论》荣获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著作《周口地域文化十二讲》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团队核心成员:
研究骨干 |
姓名 |
出生年月 |
职称/ 学位 |
所在单位 |
研究方向 |
杨晓 |
1974.09 |
副教授/博士 |
18新利直播 |
道德哲学 |
|
聂海杰 |
1983.01 |
副教授/博士 |
18新利直播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
王铜静 |
1985.12 |
副教授/博士 |
18新利直播 |
外国哲学 |
|
闫茂伟 |
1984.09 |
副教授/博士 |
18新利直播 |
思想政治教育 |
代表性科研项目:
课题名称 |
课题来源 |
主持人 |
立项时间 |
以赛亚·柏林政治哲学研究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 |
杨晓 |
2020.10 |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研究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 |
聂海杰 |
2019.09 |
形势政策课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 |
俞海洛 |
2019.11 |
当代西方语言哲学中的“元语义”研究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 |
王铜静 |
2018.06 |
新时代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问题研究 |
河南省规划办 |
俞海洛 |
2019.04 |
面向20235年和“十四五”河南省电子信息领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
河南省科技厅 |
俞海洛 |
代表性科研成果:
序号 |
类型 |
成果名称 |
作者 |
发表刊物或出版社 |
发表或出版时间 |
备注 |
1 |
论文 |
以赛亚·伯林基于“人的本质”的合宜人性思想探析 |
杨晓 |
道德与文明 |
2022.07 |
权威 |
2 |
论文 |
论以赛亚·伯林建基于价值多元主义的自由之重构 |
杨晓 |
东南大学学报 |
2021.03 |
权威 |
3 |
论文 |
习近平新时代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
俞海洛 |
体育学刊 |
2020.09 |
CSSCI |
4 |
论文 |
“四个自信”精神动力的作用机理、生成根据与实践要义 |
刘兴华 |
思想教育研究 |
2021.08 |
权威 |
5 |
论文 |
马克思哲学何以是改变世界的哲学 |
聂海杰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2020.08 |
CSSCI |
6 |
论文 |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世界观转向的发生逻辑 |
聂海杰 |
宁夏社会科学 |
2023.01 |
CSSCI |
7 |
论文 |
高校思政课专题轮转协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教学范式结构化变革的视角 |
俞海洛 |
江苏高教 |
2020.06 |
CSSCI |
15 |
论文 |
族群归属和身份认同的意义:以赛亚·伯林的文化多元论对自由主义的批评 |
杨晓 |
学海 |
2021.01 |
CSSCI |
19 |
著作 |
伯林自由主义伦理思想研究 |
杨晓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2022.07 |
(入选卓越文库)权威出版 |
21 |
著作 |
不纠结的哲学 |
王铜静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2022.03 |
国家级出版社 |
22 |
奖励 |
慕课辅助教学下“专题研讨+轮转走班”协同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 |
俞海洛 |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2020.05 |
|
23 |
奖励 |
新时代健康中国背景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多元协同育人”体系创新与践行 |
俞海洛 |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
202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