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085405)
一、专业领域简介
软件工程领域主要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理论和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本专业领域旨在培养软件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国际化视野和职业素养良好,能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研究开发、工程项目组织实施及管理方面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本领域依托河南省食品安全数据智能重点实验室、郑州市图像理解与网络智能软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平台,设置服务计算与软件服务工程、软件工程技术、图像理解与智能检测三个研究方向,拥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8人,硕士生导师8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项,完成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5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
二、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良好的学术道德敬业精神。
2.身心健康,具有强健的身体素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3.软件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国际化视野和职业素养良好,能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研究开发、工程项目组织实施及管理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的外文摘要,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
1.服务计算与软件服务工程
围绕工业软件、新兴现代服务业、智慧医疗与康养服务、数字经济与服务互联网等领域,重点开展智能大服务与服务互联网理论、软件工程技术与新型软件体系结构、智能化软件开发与质量保障、行业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等方向研究。
2.软件工程技术
围绕软件安全、网络安全核心关键技术、软件测试及质量保证的理论和工程化技术研究等领域,重点开展软件安全认证工程技术、软件数据安全与认知技术、软件通信安全与测评技术、软件测试及质量保证技术等方向研究。
3.图像理解与智能检测
围绕图像理解和检索、目标智能检测、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虚拟现实等领域,重点开展高精度图像特征提取及检测、高光谱图像、红外热成像图像处理理论与应用、医学影像分析、计算机动画与虚拟现实等方向研究。
四、培养年限与学分
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制年限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学分:总学分要求31~35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20学分,必修环节要求5学分。
五、课程设置、必修环节及学时、学分分配
课程设置、必修环节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开课 单位 |
备注 |
学 位 课 |
99101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2 |
马院 |
公共必修 |
991018 |
英语精读 |
32 |
2 |
1 |
外语 |
公共必修 |
|
991019 |
英语听说 |
32 |
2 |
2 |
外语 |
公共必修 |
|
991007 |
数值分析 |
64 |
4 |
1 |
数学 |
专业必修 |
|
991008 |
矩阵论 |
32 |
2 |
1 |
数学 |
专业必修 |
|
016021 |
软件体系结构 |
64 |
4 |
1 |
软件 |
专业必修 |
|
016022 |
分布式系统 |
64 |
4 |
1 |
软件 |
专业必修 |
|
非 学 位 课 |
991014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6 |
1 |
1 |
马院 |
公共选修 |
991016 |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
16 |
1 |
1 |
研工部 |
创新创业 |
|
991017 |
工程伦理 |
16 |
1 |
1 |
研工部 |
公共必修 |
|
016023 |
软件工程理论基础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36 |
软件服务工程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37 |
智能计算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25 |
大数据处理技术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26 |
数据科学与工程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08 |
数字图像处理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27 |
模式识别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28 |
软件安全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04 |
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29 |
计算机程序理论与模型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30 |
软件工程管理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31 |
软件需求工程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32 |
软件分析与测试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33 |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34 |
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道德规范 |
16 |
1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35 |
学科前沿 |
16 |
1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必修 环节 |
991091 |
开题报告 |
1 |
3 |
|||
991092 |
中期考核 |
1 |
4 |
||||
991093 |
学术活动 |
1 |
1-6 |
参加学术报告10次,本人作报告1次 |
|||
991094 |
社会实践 |
3 |
2-5 |
||||
991095 |
创新创业 |
1 |
2-5 |
六、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充分、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专业实践(有工作经历的往届毕业生6个月以上,应届本科毕业生12个月以上)。学院将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进行“提前统筹,过程管理,结果考核”。
指导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要积极主动与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或联合培养基地,推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七、学位论文
1.选题要求
课题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
2.规范性要求
本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应符合国家相关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硕士学位论文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语言流畅;原理阐述正确;实验方法合理,实验数据可信;引文合理,文献出处准确;公式、符号、单位和图标等均符合有关规范。
3.质量要求
对本研究方向上的关键技术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能建立起较完善的物理模型或经验模型;采用新技术建立起一个先进可行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应具有创新性,或具有部分创新性,或具有新意。
4.能设计搭建实验平台,并完成重要实验验证。
此外,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筛选、预答辩、答辩、学位申请等培养环节按照学校有关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参加编写人员
张素智、黄敏、黄万伟、马军霞、张世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