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085410)
一、专业领域简介
人工智能专业领域主要研究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理论和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人工智能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是世界各国争抢的技术高地,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是国家战略之一。本专业领域旨在培养能够满足人工智能领域职业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多元化人才需求,在德、智、体、能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本领域依托河南省图像处理与智能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图像理解与网络智能软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平台,设置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三个研究方向,拥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11人,硕士生导师10人,教授2人,副教授6人。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项,完成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7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
二、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良好的学术道德敬业精神。
2.身心健康,具有强健的身体素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3.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数据科学研究、人工智能相关工程应用开发、技术管理与咨询等能力。等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的外文摘要,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
1.计算机视觉
围绕图像智能处理、模式识别、工业检测、虚拟现实等领域,重点开展红外图像智能处理与应用、遥感图像反演、医学影像智能分析、工业图像搜索引擎、和计算机动画与虚拟现实等方向研究。
2.自然语言处理
围绕文本自动分类、机器翻译、量子情感分析等领域,重点开展多语种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同声机器翻译、量子概率和深度学习、跨模态视频-语言情感分类等方向研究。
3.数据分析与挖掘
围绕大数据分析挖掘、知识表示与语义发现、数据智能理解与应用等领域,重点开展复杂数据的新型挖掘模型、数据挖掘算法优化、人机智能交互、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等方向研究。
四、培养年限与学分
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制年限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学分:总学分要求31~35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20学分,必修环节要求5学分。
五、课程设置、必修环节及学时、学分分配
课程设置、必修环节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开课 单位 |
备注 |
学 位 课 |
99101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2 |
马院 |
公共必修 |
991018 |
英语精读 |
32 |
2 |
1 |
外语 |
公共必修 |
|
991019 |
英语听说 |
32 |
2 |
2 |
外语 |
公共必修 |
|
991007 |
数值分析 |
64 |
4 |
1 |
数学 |
专业必修 |
|
991008 |
矩阵论 |
32 |
2 |
1 |
数学 |
专业必修 |
|
016021 |
软件体系结构 |
64 |
4 |
1 |
软件 |
专业必修 |
|
016022 |
分布式系统 |
64 |
4 |
1 |
软件 |
专业必修 |
|
非 学 位 课 |
991014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6 |
1 |
1 |
马院 |
公共选修 |
991016 |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
16 |
1 |
1 |
研工部 |
创新创业 |
|
991017 |
工程伦理 |
16 |
1 |
1 |
研工部 |
公共必修 |
|
016023 |
软件工程理论基础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05 |
高级人工智能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24 |
机器学习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25 |
大数据处理技术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26 |
数据科学与工程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08 |
数字图像处理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27 |
模式识别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38 |
数据挖掘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04 |
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29 |
计算机程序理论与模型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30 |
软件工程管理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31 |
软件需求工程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39 |
自然语言处理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33 |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34 |
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道德规范 |
16 |
1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35 |
学科前沿 |
16 |
1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必 修 环 节 |
991091 |
开题报告 |
1 |
3 |
|||
991092 |
中期考核 |
1 |
4 |
||||
991093 |
学术活动 |
1 |
1-6 |
参加学术报告10次,本人作报告1次 |
|||
991094 |
社会实践 |
1 |
2-5 |
||||
991095 |
创新创业 |
1 |
2-5 |
六、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充分、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专业实践(有工作经历的往届毕业生6个月以上,应届本科毕业生12个月以上)。学院将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进行“提前统筹,过程管理,结果考核”。
指导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要积极主动与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或联合培养基地,推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七、学位论文
1.选题要求
课题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
2.规范性要求
本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应符合国家相关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硕士学位论文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语言流畅;原理阐述正确;实验方法合理,实验数据可信;引文合理,文献出处准确;公式、符号、单位和图标等均符合有关规范。
3.质量要求
对本研究方向上的关键技术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能建立起较完善的物理模型或经验模型;采用新技术建立起一个先进可行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应具有创新性,或具有部分创新性,或具有新意。
4.能设计搭建实验平台,并完成重要实验验证。
此外,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筛选、预答辩、答辩、学位申请等培养环节按照学校有关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参加编写人员
张素智、黄敏、师夏阳、郑倩、张世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