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信息安全(085412)
一、专业领域简介
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主要研究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的技术和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入侵检测/防御、流量分析、漏洞扫描、安全管理、密码算法、用户安全等方面。本专业领域旨在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本领域依托河南省公共安全数据融合与智能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食品安全数据智能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平台,设置网络与系统安全、密码学理论与应用、信息与数据安全三个研究方向,拥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8人,硕士生导师8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8项,完成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6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
二、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良好的学术道德敬业精神。
2.身心健康,具有强健的身体素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3.掌握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优化和工程管理的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的外文摘要,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
1.网络与系统安全
围绕新一代三网融合的网络标识、内容定位和解析、安全性以及扩展性等领域,重点开展网络防护入侵、网络对抗、网络系统容错、网络系统恢复、网络和服务器数据传输和处理等方向研究。
2.密码学理论与应用
围绕密码学相关理论及应用、医联网信息安全等领域,重点开展公钥密码体制密钥生成方法及数字签名问题,医联网中存在的数据篡改、信息丢失、隐私泄露等方向研究。
3.信息与数据安全
围绕多媒体信息处理、网络和数据安全研究等领域,重点开展图像加密/解密算法,数字水印,数据隐私保护,大数据安全分析,舆情信息检测,敏感信息过滤等方向研究。
四、培养年限与学分
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制年限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学分:总学分要求31~35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20学分,必修环节要求5学分。
五、课程设置、必修环节及学时、学分分配
课程设置、必修环节及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 类别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开课 单位 |
备注 |
学 位 课 |
99101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2 |
马院 |
公共必修 |
991018 |
英语精读 |
32 |
2 |
1 |
外语 |
公共必修 |
|
991019 |
英语听说 |
32 |
2 |
2 |
外语 |
公共必修 |
|
991007 |
数值分析 |
64 |
4 |
1 |
数学 |
专业必修 |
|
991008 |
矩阵论 |
32 |
2 |
1 |
数学 |
专业必修 |
|
016021 |
软件体系结构 |
64 |
4 |
1 |
软件 |
专业必修 |
|
016022 |
分布式系统 |
64 |
4 |
1 |
软件 |
专业必修 |
|
非 学 位 课 |
991014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6 |
1 |
1 |
马院 |
公共选修 |
991016 |
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
16 |
1 |
1 |
研工部 |
创新创业 |
|
991017 |
工程伦理 |
16 |
1 |
1 |
研工部 |
公共必修 |
|
016023 |
软件工程理论基础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40 |
密码编码学原理与实践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41 |
数字水印技术及应用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25 |
大数据处理技术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26 |
数据科学与工程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08 |
数字图像处理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27 |
模式识别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28 |
软件安全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04 |
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29 |
计算机程序理论与模型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30 |
软件工程管理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31 |
软件需求工程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32 |
软件分析与测试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33 |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
32 |
2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34 |
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道德规范 |
16 |
1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016035 |
学科前沿 |
16 |
1 |
2 |
软件 |
专业选修 |
|
必 修 环 节 |
991091 |
开题报告 |
1 |
3 |
|||
991092 |
中期考核 |
1 |
4 |
||||
991093 |
学术活动 |
1 |
1-6 |
参加学术报告10次,本人作报告1次 |
|||
991094 |
社会实践 |
1 |
2-5 |
||||
991095 |
创新创业 |
1 |
2-5 |
六、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充分、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专业实践(有工作经历的往届毕业生6个月以上,应届本科毕业生12个月以上)。学院将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进行“提前统筹,过程管理,结果考核”。
指导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要积极主动与生产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或联合培养基地,推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奠定基础。
七、学位论文(350字以内)
1.选题要求
课题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
2.规范性要求
本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应符合国家相关学术著作出版规范。硕士学位论文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语言流畅;原理阐述正确;实验方法合理,实验数据可信;引文合理,文献出处准确;公式、符号、单位和图标等均符合有关规范。
3.质量要求
对本研究方向上的关键技术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能建立起较完善的物理模型或经验模型;采用新技术建立起一个先进可行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应具有创新性,或具有部分创新性,或具有新意。
4.能设计搭建实验平台,并完成重要实验验证。
此外,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筛选、预答辩、答辩、学位申请等培养环节按照学校有关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参加编写人员
张素智、黄敏、张建伟、桑永宣、张世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