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效能量转换材料与高能电池创新团队
批准单位: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批准时间:2017年12月
团队简介:
创新团队依托省表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以省一级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为支撑,经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一支以王力臻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由15人组成的具有合理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的学术团队。团队中有教授3名,博士14人。近年来,本团队以高能电池及高效能量转换材料与生产中应用基础研究及实用技术为重点,开展化学电源系列产品进行工艺优化与应用基础研究,在多阴极材料材料的性能提升、高能碱锰电池、动力电池等研究方面具有特色和优势。团队带头人及成员近5年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基金10项,河南省基础研究与科技攻关项目等纵向项目11项,横向合作项目12项,到账科研经费610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被SCI/EI等收录60多篇,出版著作4部,其中编著的《化学电源设计》是第一部系统论述各类电池基础理论应用与优化设计方面的书籍。团队科研水平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能够成为承担国家专项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解决本领域重大课题的科研团队。
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锂离子电池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采用绿色化学工艺,开展对各类新型电极材料(如高镍三元材料、富锂锰基材料、动力电池材料、复合三元材料等)为主要研究内容,合成新型容量大、适用温度范围宽、低温性能好、高功率性能好、安全性优异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并力争实现工业化生产。
研究方向二:超级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研究新型超级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材料的物化性能,如粒度分布、润湿、孔径分布、分散、比表面积、电导率、形貌等,为新型超级电池和超级电容器材料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研究其作为“动力”型电源的应用。
研究方向三:光电转换材料与太阳能电池系统应用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是研究高效光电半导体材料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太阳能电池与高能化学电源组成的储能与应用技术。
团队成员:
姓名 |
性别 |
学位 |
职称 |
专业 |
研究方向 |
王力臻 |
男 |
硕士 |
教授 |
电化学工程 |
能源材料与电池 |
张勇 |
男 |
博士 |
教授 |
应用化学 |
高效能量转换材料 |
李晓峰 |
男 |
博士 |
教授 |
应用化学 |
高能电池 |
张林森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应用化学 |
高效能量转换材料 |
张爱勤 |
女 |
博士 |
副教授 |
应用化学 |
电化学工程 |
高海丽 |
女 |
博士 |
讲师 |
应用化学 |
高能电池 |
孙淑敏 |
女 |
博士 |
讲师 |
物理化学 |
功能材料 |
王诗文 |
男 |
博士 |
讲师 |
物理化学与材料 |
清洁能源与高能电池 |
高可政 |
男 |
博士 |
讲师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可穿戴储能器件 |
方华 |
男 |
博士 |
讲师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能源材料与电化学 |
罗河伟 |
男 |
博士 |
讲师 |
有机化学 |
太阳电池 |
王利霞 |
女 |
博士 |
讲师 |
载运工程 |
燃料电池 |
牛庆媛 |
女 |
博士 |
讲师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高效能量转换材料 |
闫继 |
男 |
博士 |
讲师 |
电化学工程 |
高效能量转换材料 |
曹阳 |
男 |
博士 |
讲师 |
应用化学 |
高效能量转换材料 |
代表性成果和项目:
代表性成果 |
成果名称 (获奖、论文、专著、专利 等名称) |
获奖类别及等级,发表刊物、页码及引用次数,出版单位及总印数,专利类型及专利号 |
成果时间 |
署名情况 |
高纯六氟磷酸锂工业化生产 |
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5 |
王力臻(8) |
|
新型储能电极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
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15 |
张勇 |
|
石墨烯/金属颗粒复合电极的设计与应用 |
中国轻工联合会科技发明二等奖 |
2018 |
王力臻 |
|
一种高容量富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ZL 201410405397.2 |
2016 |
张林森 |
|
一种富锂/3D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 |
发明专利:ZL201410346541.X |
2016 |
张林森 王力臻等 |
|
一种新型的磷酸钒锂/竹炭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发明专利:ZL 01110243051.3 |
2013 |
张勇 |
|
化学电源设计 |
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22-01342-2 |
2007 |
王力臻编著 |
|
Large-size graphene-like porous carbon nanosheets with controllable N-doped surface derived from sugarcane bagasse pith/chitosan for high 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s |
Carbon 123 (2017) 290--298 |
2017 |
王力臻(3通讯) |
|
葡萄糖对溶胶凝胶法制备Li1.2Ni0.13Co0.13Mn0.54O2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
无机化学学报,第31卷,第5期,873-879页 |
2015 |
王力臻 |
|
代表性科研项目 |
项目来源与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起讫时间 |
经费 (万元)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基于纳米LiMyO2/微米LiMxO2材料的多阴极体系构筑与协同效应研究(21471135) |
2015.1-2018.12 |
90万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
陀螺状磷酸亚铁锂/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结构调控及电化学特性研究(21001097) |
2011.11-2013.12 |
25万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联合基金) |
核壳结构Co@PtM/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电催化性能(U140410853) |
2015.1-2018.12 |
30万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联合基金) |
三维介孔石墨烯/MnO2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及电容性能研究(21301159) |
2014.01-2016.12 |
27万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
氮掺杂碳纤维/NiFe2O4复合气凝胶柔性电极的多尺度构筑及其储能性能研究(21501154) |
2016.01-2018.12 |
25万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
共轭多羰基聚合物及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构筑与储锂性能(21503193) |
2016.01-2018.12 |
21万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
DMFC环境下不锈钢双极板的表面NbC改性及耐蚀机理研究(21506198) |
2016.01-2018.12 |
21万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联合基金) |
具有垂直石墨烯表面介孔阵列的分级多孔碳/石墨烯复合碳纳米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U1504204) |
2016.01-2018.12 |
27万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
NiCo2S4/碳自支撑柔性网格电极的协同构筑及其性能研究(21601162) |
2017.01-2019.12 |
20万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
含离子有机共轭聚合物的分子设计与场效应构效关系研究(21602208) |
2017.01-2019.12 |
20万 |
|
河南省基础研究项目 |
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多阴极体系的搭配规律(112300413216) |
2011-2014 |
30万 |
|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动力锂离子电池富锂多层正极复合材料的结构调控和储能机理研究(162300410315) |
2017.1-2018.12 |
10万 |
|
省高校创新团队项目 |
新型动力电池电极材料(16IRTSTHN016) |
2016.01-2018.12 |
50万 |
|
郑州市社发重点项目 |
锂离子电池多阴极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121PZDGG343) |
2012-2015 |
10万 |
|
深圳中金岭南科技有限公司横向合作项目 |
碱锰电池负极用新型锌合金的相关研究 |
2009-2016 |
31万 |
|
浙江野马电池有限公司横向合作项目 |
提高镍氢、锌锰电池、碱锰电池相关性能的研究 |
2009-2018 |
58万 |
|
苏州聚信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横向合作项目 |
不对称电容器相关关键技术研究 |
2015-2017 |
20万 |
|
新乡市赛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横向合作项目 |
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活性物质应用研究 |
2011-2015 |
14万 |
|
路华(保山)新能源科技公司横向合作项目 |
锂离子电池产学研合作项目 |
2017-2019 |
10万 |
|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横向合作项目 |
石墨烯和石墨烯酚醛树脂表征及分析 |
2016.07-2017.06 |
7.2万 |
联系方式:0371-86609672,wlz@zzul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