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机构:河南省教育厅
批准时间:2023年12月
课程简介:
《18新利直播-郑州亿达创新孵化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习实践基地,联合河南工业大学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共同建设使用。在使用中秉持“请进来,走出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的指导思想,各合作高校对实践基地建设和实习工作统筹规划,加强管理,健全制度,规范建设,逐步扩大实习基地规模,不断提高实习基地建设质量。根据各学校不同专业发展规模,制定适合各自专业特点的实践实习基地规划,充分发挥各专业交叉融合优势、校际合作优势、校友优势、师生优势,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实践实习基地建设工作。
基于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长期稳定”的原则,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优越条件,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双方的联合、合作和资源共享;鼓励教师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和技术服务,打造高水平创新师资团队。与实践单位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促进各合作高校相关专业和实践基地单位的共同发展,深化校企、校校间合作。
课程团队人员构成:
序号 |
姓名 |
出生 年月 |
学历 |
学位 |
专业技术职务 |
承担任务 |
学校/企业 |
1 |
曹祥红 |
1972.08 |
研究生 |
硕士 |
主任 |
实习进行全面的协调与沟通工作,同时负责专业实习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指导教师的安排等工作 |
学校 |
2 |
闫莉萍 |
1973.09 |
大专 |
/ |
创新创业导师 |
创业导师、科技金融专家 |
企业 |
3 |
武东辉 |
1984.06 |
研究生 |
博士 |
创业创新导师 |
实践指导教师 |
学校 |
4 |
吴艳敏 |
1981.01 |
研究生 |
硕士 |
创业创新导师 |
实践指导教师 |
学校 |
5 |
赵婉婉 |
1989.03 |
本科 |
学士 |
创业创新导师 |
实践指导教师 |
学校 |
6 |
王宏 |
1977.08 |
研究生 |
硕士 |
创业创新导师 |
实践指导教师 |
学校 |
7 |
李森 |
1987.10 |
研究生 |
博士 |
创业创新导师 |
实践指导教师 |
学校 |
8 |
万坤 |
1984.12 |
大专 |
/ |
创业创新导师 |
创业辅导 |
企业 |
9 |
勾留辉 |
1985.03 |
大专 |
/ |
创业创新导师 |
创业辅导 |
企业 |
10 |
王莉 |
1973.11 |
研究生 |
博士 |
创业创新导师 |
实践指导教师 |
学校 |
11 |
张华 |
1972.10 |
研究生 |
硕士 |
创业创新导师 |
实践指导教师 |
学校 |
12 |
遆曙光 |
1983.10 |
研究生 |
博士 |
创业创新导师 |
实践指导教师 |
学校 |
13 |
朱向前 |
1981.11 |
研究生 |
硕士 |
创业创新导师 |
实践指导教师 |
学校 |
14 |
顾波 |
1982.09 |
研究生 |
博士 |
创业创新导师 |
实践指导教师 |
学校 |
15 |
李静 |
1981.10 |
大专 |
/ |
创业创新导师 |
企业服务 |
企业 |
16 |
李淮周 |
1987.07 |
研究生 |
博士 |
创业创新导师 |
实践指导教师 |
学校 |
17 |
胡张保 |
1978.05 |
研究生 |
博士 |
创业创新导师 |
实践指导教师 |
学校 |
18 |
裴晓博 |
1987.5 |
本科 |
学士 |
创业创新导师 |
企业服务 |
企业 |
19 |
秦恒洁 |
1989.03 |
研究生 |
博士 |
创业创新导师 |
实践指导教师 |
学校 |
20 |
张文慧 |
1981.05 |
研究生 |
硕士 |
创业创新导师 |
实践指导教师 |
学校 |
21 |
任静 |
1988.02 |
研究生 |
硕士 |
创业创新导师 |
实践指导教师 |
学校 |
22 |
张飒飒 |
1987.10 |
本科 |
学士 |
创业创新导师 |
科技企业服务 |
企业 |
23 |
王永东 |
1988.02 |
研究生 |
博士 |
创业创新导师 |
实践指导教师 |
学校 |
24 |
张俊 |
1993.11 |
本科 |
学士 |
创业创新导师 |
科技企业服务 |
企业 |
25 |
万振杰 |
1989.06 |
研究生 |
博士 |
创业创新导师 |
实践指导教师 |
学校 |
26 |
任倩 |
1991.12 |
本科 |
学士 |
创业创新导师 |
科技企业服务 |
企业 |
27 |
王东毅 |
1978.12 |
研究生 |
博士 |
创业创新导师 |
科技企业服务 |
企业 |
28 |
李跃龙 |
1976.02 |
本科 |
/ |
创业创新导师 |
科技企业服务 |
企业 |
实践基地建设内容:
(1)根据校企论证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内容的需要,搭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实现校企互动和共赢
结合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以实验技术为主线,搭建基本实验技术培训、专业实训实践和生产实习实践等三个实践教学平台。
①基本实验技术培训平台建设:主要是打牢基础,掌握基本技术操作,学会各种实验方法。
②专业实训实践平台建设:主要是提升学生的专业实际操作训练和创新实践等能力。同
③生产实习实践平台建设:校企深化合作,通过到基地集中实践、行业专家讲座等形式带动学生多专业协同实践学习,毕业学生在基地企业导师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工作,实行毕业设计校内校外双导师制等,完成学生校外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任务。
(2)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邀请行业专家对人才培养计划把脉问诊,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和毕业要求。结合产出导向教育理念,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社会评价闭环反馈机制,及时优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3)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教材四位一体联动,形成多学科交叉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校企、校校合作编写工程案例导引、互联网+方式教材,教学内容随技术进步和发展及时更新,充分发挥各合作高校不同专业的优势,为企业提供不同类型的员工理论知识培训,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师下企业工程实践锻炼机会,实现校企、校际合作双向共赢。
(4)校企协作完成集中实践环节任务
认知实习:基地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实习生进行工作任务的安排和指导。
校内实训:学校与企业根据学生实践教育需要,与合作企业共同指导学生实训,形成一个共建共享,科学分配与管理,为教学提供质量保障体系的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
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实行双导师制(企业兼职指导老师和校内论文指导老师)共带,通过毕业设计,参与实际项目。
课程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