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
(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一、培养目标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培养具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程科学基本知识以及生物工程专业知识,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生物工程及医药、食品、能源等相关领域,从事生产加工、品质控制、新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及企业管理等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生在毕业5年左右达到如下目标:
(1)具有解决生物工程相关领域的工程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能够在社会大背景下理解和解决生物工程的工程实践问题,熟悉国家对于生物工程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3)具有终身学习、创新创业、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能够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和技术水平;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团队工作经验,能够胜任管理工作。
二、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12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生物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生物工程复杂工程问题中涉及的传质、传热、传动、生化反应、工艺设计、工程放大、工厂设计、设备选型以及动力学建模等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生物工程复杂工程问题中涉及的实验设计、设备选型、工程设计、工艺优化、产品分离、基因重组等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生物工程复杂工程问题中涉及的工艺设计、菌种选育、产品分离、工厂设计等设计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生物工程专业知识的科学原理,采用科学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法对生物工程复杂工程问题中涉及的菌种选育、工艺优化、产品分离等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生物工程复杂工程问题中涉及的过程控制、产品检测、生物信息分析、工程设计等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生物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中涉及的生物安全、基因重组等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生物工程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理解生物工程实践活动中团队协作的意义,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与其他学科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并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生物工程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质疑等,并了解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合理安排生产调度、时间进度、人力资源配备等,并能对生产成本进行分析和决策。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身心健康,具备个人发展规划、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生物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四、核心课程
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发酵工艺原理、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蛋白质与酶工程、工厂设计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六、课程结构比例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结构比例表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学时数 |
占总学时比例 |
学分数 |
占总学分比例 |
人文社科课程平台 |
必修 |
320 |
14.01% |
20 |
11.24% |
选修 |
32 |
1.40% |
2 |
1.12% |
|
公共基础课程平台 |
必修 |
528 |
23.12% |
29 |
16.29% |
科学素养教育平台 |
选修 |
64 |
2.80% |
4 |
2.25% |
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
必修 |
768 |
33.63% |
48 |
26.97% |
选修 |
64 |
2.80% |
4 |
2.25% |
|
专业教育课程平台 |
必修 |
336 |
14.71% |
21 |
11.80% |
选修 |
108 |
4.73% |
7 |
3.93% |
|
自主发展课程平台 |
选修 |
64 |
2.80% |
4 |
2.25% |
集中实践教学平台 |
必修 |
35 |
19.66% |
||
创新创业实践(课外) |
选修 |
4 |
2.25% |
||
必修课小计 |
1952 |
85.46% |
153 |
85.96% |
|
选修课小计 |
332 |
14.54% |
25 |
14.04% |
|
总计 |
2236 |
100.00% |
178 |
100.00% |
本专业须修满培养计划中规定课程178学分,其中必修理论课118学分,选修理论课21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5学分,创新创业实践(课外)模块4学分,且符合相关要求,方准予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