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科研工作坚持“四个面向”,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装备智能制造、艺术设计等领域开展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较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近年来,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350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和省部级奖励130多项。出版教材专著700多部,授权专利900余件。连续四年获得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100强。
依托“郑州轻大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南轻大钧陶瓷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级星空众创空间”等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与中国烟草红塔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海尔集团、双汇集团、深圳中兴环保集团等知名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依托3个河南省高等学校智库,积极为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提供了多项建设性政策建议。
序号 |
项目名称 |
奖励类别 |
奖励等级 |
完成人 |
1 |
重型装备大型铸锻件制造技术开发及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魏世忠(主持) |
2 |
高钒高耐磨合金及复合技术的工程化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魏世忠(主持) |
3 |
异形全断面隧道掘进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肖艳秋(参与) |
4 |
大型重载机械装备动态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王新杰(参与) |
5 |
定向转化多元醇的生物催化剂创制及其应用关键技术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杨雪鹏(参与) |
6 |
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罗国富(参与) |
7 |
高端磨料制品高效高可靠性制造技术与设备 |
全国商业最高科学技术奖 |
特等奖 |
王良文(主持) |
8 |
自生陶瓷颗粒强化钨钼合金的开发与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魏世忠(主持) |
9 |
面向移动群体的网络内容智能分发关键技术及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张建伟(主持) |
10 |
基于耦合动力学控制的新能源客车电控底盘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何文斌(参与) |
11 |
节能环保型轻型发电机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杨存祥(参与) |
12 |
大型矿物粉磨系统智能化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李浩(参与) |
13 |
高精度北斗时空服务网络关键技术及应用 |
广西省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杜保强(参与) |
14 |
异形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关键技术及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肖艳秋(参与) |
15 |
高效节能蒸发冷却装备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吴学红(主持) |
16 |
蕈菌胞外多糖高效制备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许春平(主持) |
17 |
大型机械装备状态监测与智能诊断关键技术及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杜文辽(主持) |
18 |
低C/N废水低耗高效脱氮关键技术及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张肖静(主持) |
19 |
双交错混合励磁风力发电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武洁(主持) |
20 |
高精度露点温度测试与计量关键技术及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刘嘉(参与) |
21 |
电驱动聚合物功能材料与智能人工肌肉应用技术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郭东杰(主持) |
22 |
基于核酸适体的高灵敏荧光传感器关键技术及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姜利英(主持) |
23 |
新能源汽车增程电驱动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申永鹏(主持) |
24 |
复杂环境中动态工件视觉检测与智能诊断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王才东(主持) |
25 |
低复杂度的三维视频编码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张秋闻(主持) |
26 |
新型生物传感器敏感膜材料构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张治红(主持) |
27 |
关联动态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孙军伟(主持) |
28 |
外场调控的磁/光电功能电子器件及其传感/换能特性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张吉涛(主持) |
29 |
高渗透率新能源电力系统动态稳定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和萍(主持) |
30 |
磁共振成像T2*参数测量中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郑倩(主持) |
31 |
新型辅酶“吡咯喹啉醌”的创制及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杨雪鹏(主持) |
32 |
《科普中国之小樱桃唱科学》科普动画研发与公众传播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魏华(主持) |
33 |
大型整体结构件可制造型设计与工艺优化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何文斌(主持) |
34 |
基于时空谐波磁场耦合永磁电机轻量化与系统节能关键技术及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邱洪波(主持) |
35 |
复杂背景下目标检测与跟踪关键技术及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张焕龙(主持) |
36 |
精密相位噪声测量关键技术及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杜保强(主持) |
37 |
动态级联电路关键技术及保密通信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王延峰(主持) |
38 |
基于生物炼制平台生产微生物油脂的关键技术开发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魏涛(主持) |
39 |
超宽带室内定位系统开发及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赵红梅(主持) |
40 |
高精度石英谐振式露点传感技术与工程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聂晶 (主持) |
41 |
复杂曲面机械产品成型工艺及性能检测关键应用技术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刘建秀(主持) |
42 |
基于自由视点三维视频系统的编码关键技术与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张秋闻(主持) |
43 |
中式卤煮肉制品加工与保鲜新技术研发及应用 |
河南省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白艳红(主持) |
44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挖掘分析与政策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
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陈昱(主持) |
45 |
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研究 |
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彭青秀(主持) |
46 |
产业集群群体性风险识别及传导机制研究 |
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管洲(主持) |
47 |
民族主义视域下妇女解放的媒体言说 |
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黄天弘(主持) |
48 |
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 |
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郑玉(主持) |
49 |
河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
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刘珂(主持) |
50 |
农村集体资产分类流失的实践逻辑 |
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徐京波(主持) |
51 |
中国金融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时空演化分析 |
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郑玉(主持) |
52 |
《三国演义》英译与传播研究 |
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陈甜(主持) |
53 |
融合.互惠.共生:体育与医疗卫生共生机制及路径探寻 |
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冯振伟(主持) |
54 |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分析 |
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周广亮(主持) |
55 |
民国北京政府选官制度研究 |
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朱晓东(主持) |
|
|
|
|
|
|||||
|
|
|
|
|
|||||
|
|
|
|
|